2017-11-25来源:江苏美术家网 阅读:0 |
有部电视《人间至味是清欢》上演,看到片名,觉得有意思,看了几集。在网上查片名出处,没有相同的词条。找到一句相近的,是苏东坡一阙词里的一句“人间有味是清欢”。 这是苏东坡贬谪黄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。苏老夫子与人郊游,喝了雪沫乳花的酒,吃了蓼菜、茼蒿等时蔬,然后就感叹“人间有味是清欢”了。 “有味”与“至味”有很大的区别,我理解“有味”应该是 “有点味道”的意思;“至味”则是“及有味道”。 老夫子写的是春天的事,春天红红绿绿的,闹闹哄哄的,欢是有的,哪来清?所以苏夫子没有写至味。清欢是什么?清欢是相对于大欢、狂欢和贪欢而言的,应该是清清的、浅浅的、淡淡的有点说不清的喜悦的感觉。 清欢是要有资本的,就像隐居,如果普天下没有几个人认识你,何必要隐?那些归隐的人也都是一些为烦事、俗事所累,要享受安静生活非富即贵的人。 比如陶渊明,20岁开始,10多年游宦生涯,厌倦了,看透了,也想通了,寄情于山水,不再为“五斗米折腰”。苏东坡做的官更大,有过“左擎苍,右牵黄,锦帽貂裘,千骑卷平岗”那种“老夫聊发少年狂”的大喜,也有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”的大悲。 想来想去,还是“雪沫乳花浮午盏,蓼茸蒿笋试春盘”的清欢有味道。 有些人是感觉不到清欢的,比如草根,只看见前面的路,看不到周围的景。因为起点低,要赶上前面的人,除了一路狂奔,没有别的出路。有资格与别人一起喝咖啡的时候,已经过去了18年,甚至更长的时间。前几日,参加一场盛大的婚礼,一位父亲在把女儿的手交给另一个男人时,泪流满面。 是不舍?还是喜极而泣?我看两者兼而有之,或者不仅仅是这些。面对这汇聚文艺界精英的满堂佳宾,他很满足。从手提蛇皮袋闯南京的乡下人,到现在西服革履的成功人士,这其中经历多少艰辛和委屈,何曾有过半点清欢?现在不仅能与人一起喝咖啡,还有那么多人来共赴盛宴,能不感慨万千? 其实,老天公平,清欢无处不在,只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一样的感觉罢了。我画过一幅《无题》的小画,一块石头一颗树,一叶扁舟一老翁。 有人问我想表达什么?我说,你想啊,那老翁可能是江边的渔夫,打鱼是他庸常生活的一部分,并没有感到有什么特别。 老翁也许是个显贵,那就不一样了,把凡俗的琐事放在一边,水草丛丛,沙洲点点,明月清风,那是一种享受,所以有了拙政园,所以有了退思堂。“浪花有意千里雪,桃花无言一队春。一壶酒,一竿身,快活如侬有几人”?连皇帝都羡慕的闲云野鹤般的生活,山樵渔夫并不知道。 前年的一个黄昏,在河西一个偏远的地方,忽然看到一排柳树,绽放出点点新绿,大概是二月底吧,风还很冷,竟然听到蛙鸣,我突然哭了,同行人很诧异,只有自己知道是什么触动了我的情绪。 多少回,为了赶文稿,在电脑前苦思冥想,我与草色青青的春天擦肩而过;多少次,沉溺于书画,在画案上钩皴点染,还没用来得及与灿烂的秋天说声再见,灰冷的冬天已经来临。 日夜轮回、四季交替、年复一年,何曾能够停下脚步闲观云卷云舒、花开花落?何曾能够仰望苍穹,静看星汉灿烂、日月晨昏?心之所想,梦之所系,这就是我的画面经常以春夏秋冬、风雨阴晴为主题,而且乐此不彼描写的原因。 前几天去江阴,和一班人在“小荷堂”喝茶,偏坐一偶,听年轻人念诗,不用管事,发呆、傻笑,很轻松;次日,起床拉开窗帘,看到东方露出曙红色,知道又是一个晴天,期待太阳从云层里一点一点往上升,然后阳光一片,让暖意驱走寒冷,没有人打扰,很清净。 宾馆有早饭不吃,找一个寻常巷陌,走进水汽茵茵的早点店,普洱茶、小馄饨、蟹黄包,慢慢吃,细细品江南人优雅的生活。这些记忆是“人间至味”的清欢?还是“梦里不知身是客”的贪欢?我不敢想。 “饿了吃饭,困了睡觉”是六祖慧能的竭语,以前并不以为然,现在终于明白,能够有这样的享受,已属于奢侈…… 责任编辑:王洁 |